甜饼好好味

你好甜呐

The Wind Shakes the Barley

今天晚上去看了爱尔兰电影The Wind Shakes the Barley,看到最后都不知道电影名字是什么意思,回来查才知道中文名字是风吹麦浪,是18世纪爱尔兰诗人兼作曲家——罗伯特威尔乔伊斯为纪念反抗英国暴政的韦克斯福德起义而写出的一首歌,在影片一开头悼念那位被英军打死的爱尔兰孩子那位老夫人唱的就是这首歌。我想影片以此为题,也是因为这件事是反抗的开端吧。
记几个比较有感触的地方:首先是对男主的印象。一开始在他的好友被英军打死后他还要去伦敦,让我挺不能接受的,后来他在火车站的经历让他改变了主意加入反抗,之后他的行为都让我觉得敬佩,尤其是结尾时。然后就是他们的家被英军打烧后,他的奶奶说她绝不离开家时。看时因为心疼那位被剪发脸上都是血迹的姑娘,觉得奶奶太固执了,但是结束后听老师解释后觉得他的奶奶不是固执,是有一种反抗的精神,绝不因为被欺压而离开自己的土地和家。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最让我不能接受的也是结尾,男主的哥哥居然因为男主与自己站在对立面,不愿意出卖同伴的消息而下达开枪的命令打死了他,这是多么讽刺的情节啊,之前男主因为从小长到大的好友出卖了哥哥的信息让哥哥因为不愿意交代武器放在哪里而被生生拔掉十个手指甲原因亲手开枪打死了他,那位好友的母亲安安静静的接受了事实,并且让男主不要再见他。男主的亲哥哥居然忍心看着他去死,他在男主死后居然痛苦,真让人觉得可笑,我一点都不同情他,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有这个勇气去把男主的信和遗物交给男主心爱的人手上的,那个姑娘得有多么心痛,多么崩溃。
我其实并没有完完全全看懂这部影片,因为并不是很了解爱尔兰这段历史,也并没有看懂英文字幕里的一些台词。但我知道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想要绝对的自由,不想受英国的管控,但是他们中的另一部分人认为这点和平来之不易,不想反抗了,他们的争辩也是围绕反抗的利弊展开的。但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发动的对爱尔兰的战争,我们在说英国的全称时,总是可以很轻松的说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但却有没有想过北爱尔兰是如何成为英国的一部分的?这个故事只是发生在爱尔兰成百上千村庄里的其中一个,依然如此惨烈,我甚至不敢想象这场战争有多么的恐怖了。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我们感受不到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人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牺牲。任何渴望战争并传播言论的人都应该被鄙视。
我原来喜欢看战争片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觉得看是能够热血沸腾,但是这部战争片并没有让我感受到这点,故事发生在普通人之间,那么真实,那么令人心痛。
愿所有为我们独立和平生活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前辈安息,愿我们珍惜当下。
观影笔记之二为电影欣赏讲座有感而发,希望自己后续能多了解一下爱尔兰的历史。

评论